首页 华夏文苑

杨辛先生纪念专版(二)

杨辛:把生命活成一部美学

2013年91岁的杨辛教授(陆钢摄于北大中关园公寓)

“杨辛先生的百岁人生就是一部美学。他以自身经历诠释了美学原理。”曾长期担任杨辛先生助教的北大哲学系美学教研室教师张中秋精炼概括了杨先生的美学人生。

在治学中探索民族精神

大道至简。《周易·系辞上》中有云:“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从学科起源上讲,美学来自西方。但中国几千年来,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和记录。如何在西学基础上,把中国美学思想讲到深入而浅出,考验学者功力。美学界的泰斗学者,杨辛先生的学问境界,可以用“简易”义涵概括。

2024年1月,102岁的杨辛先生在海南寓所与北京大学师生交流。

杨辛先生曾讲授的主要课程是《美学原理》,主要著作有《美学原理》(与甘霖合著)、《美学原理纲要》(与甘霖合著)、《杨辛文集》等。杨辛先生的美学世界里,泰山、荷花、书法是几个关键词,他用最平实朴素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明白。

杨辛先生选择了泰山文化与荷花文化。泰山是阳刚之美,或称壮美,可以鼓舞、激励人生;荷花是阴柔之美,或称优美,可净化、愉悦人生。从自然美上看,荷花清净高洁、景观开阔、花叶并茂、富有生趣,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源泉。从心灵美上看荷花使人“寄托高深,喻意象外”,“尽精微,致广大”,从有限引向无限。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莲鹤方壶”就体现了中国人对荷花之美的深刻感悟。杨辛先生收藏并捐献给北大的荷花类艺术品,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富有时代气息。

杨辛独字书法作品《荷》

杨辛先生曾有一首小诗:“欲得泰山神,当识泰山人,天人浑相成,诗兴永不泯。”从1979年首次登泰山,杨辛先生迄今已登泰山40多次。这是他对泰山美学有深入研究,理论升华的实践根基。“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杨先生这首《泰山颂》流传广泛,刻录于泰山摩崖之列。

杨辛教授95岁高龄时书写的原创诗词《泰山颂》

无论是泰山,还是荷花,杨辛先生追求的都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他说,中国人对自然很敬重,在中国文化史上,最富有诗意的篇章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泰山与荷花两大“物象”之外,书法是杨辛先生实践其美学的重要载体,也是他身心双修的最好方式。

杨辛先生年幼在私塾习字,早年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曾师从徐悲鸿、齐白石、董希文等先生学画,后来在北大从事美学教研,其书法艺术更多是在离休后的几十年中不断探索提升的。他的书法作品强调自然之美,兼具画意,且气势磅礴,大多是表现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情。他认为,书法之美不仅在于书写的好看,更重要的是和人的精神相通。用先生的话说,“书法是心灵的艺术,书之美,在情在德。”

学问深时意气平

与杨辛先生有过交往的人无不感到,“诚”与“德”是先生待人的大道与平常道。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每次当面聆教,注视先生的眼睛,即会感到其“诚”。那正是先生清澈澄明的心灵映射。

先生身体力行教诲学生,做人要诚。在北大主校园和万柳学区,各有一块大石,上面雕刻了一个“诚”字,即是杨辛先生的书法。他引用《中庸》里的话,“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他说,你要真正做到诚,不仅要选择善,而且要在一生当中坚持去践行。

2013年,91岁的杨辛先生将他珍藏的148件与荷花相关的珍贵艺术品全部无偿捐献给北大,还捐资设立“杨辛荷花品德奖”,用于奖励北大品德高尚的学生楷模,以此开启“养君子之德”的风气,努力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德育和美育结合起来。在北大为杨辛先生百岁庆生的活动中,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发来贺词“德高为范”。

2012年6月北京大学举办汤用彤奖学金、杨辛助学金设立仪式暨杨辛教授90寿辰祝福会。午宴后,杨辛教授(前排中)与北大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汤一介教授(前排右一)及夫人乐黛云教授(前排左一)、北大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魏常海教授、华夏时报发行人于建一社长合影留念。

正是由于“诚”与“德”,杨辛先生收获了“乐”,乐是他长寿的秘诀。他曾书写一幅四个遒劲大字的书法作品“德为福根”。他终身以传播美学为己任,并身体力行弘扬荷花品德、泰山精神,其德与行是中华传统之美的典范。

一生钻研真善美

北大美学先贤朱光潜先生曾说,“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杨辛先生活得自在圆融,一生追求真善美。先生说,真是基础,善是核心,美是真善发出的光辉,升华为更高的精神境界。杨辛先生的修己,总是以国家、民族为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学者的“兼天下”情怀。

很多学人赞叹杨辛先生所提倡的“美学、美育、美德”为“三美”。“荷花高洁,涵养人生。关爱青年,立德树人。”北大荷花艺术藏品馆主任赵桂莲教授说,杨辛先生醉心于精神世界的探索,矢志不渝,心胸坦荡,知行合一,把钻研真、善、美当成人生的最大乐趣。

(转载自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2月20日;作者:北京大学美学博士刘丽娜。有删减)

北京大学荷花艺术藏品展馆

“绿盖半篇新雨,红香一点清风;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不仅形美气清,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更是君子之德的象征和承载,意蕴着清净素雅、恬淡平和的人生追求和生命哲学。

展馆藏品的捐赠者杨辛先生是一位美学家、书法家。他数十年间醉心收藏荷花类艺术品,涵盖了书法、绘画、雕刻、陶瓷、刺绣等多个品类。这些艺术品,不仅凝聚着创作者的智慧,也凝聚着先生的心血及他对艺术和人生的深邃理解。

杨辛教授是美国休斯敦华夏时报荣誉顾问,发行人、社长于建一(右)应邀参与了展馆的布展工作。左为北大荷花艺术藏品展馆主任赵桂莲教授。

展馆分为“清”、“和”、“生”、“溯”、“馨”五厅。“清”与“和”凝练着荷花清雅、平和之气质,一如孟浩然所云“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在研究荷花文化过程中先生融汇泰山文化,发掘着荷花文化和泰山文化所共通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是为“生”。“溯”即“溯源”,蕴含香远溢清,通过中国古代经典荷花艺术品来感悟荷花文化的悠远与魅力。“馨”即“温馨”之意,表达着先生对朋友、同道及社会各界的感激之情。

杨辛先生是一位教育家。在研究美、创作美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传播美。进而在青年学生中“以美引真,以美导善”。在先生看来,荷花艺术品是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交汇融合,通过开展相关的人文教育活动,使青年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人生境界得到拓展和提升。亦即先生所言,品艺术而赞“美”,登泰山而悟“生”,赏荷花而好“洁”。

2013年12月杨辛先生精选了136件珍贵藏品捐赠给北京大学,建成了北大荷花艺术藏品展馆。2014年7月, 该展馆建设为北京大学立德树人教育基地。2015年4月, 先生又捐赠了12件书法作品。

从一个美学家的艺术视角,杨辛先生不懈地挖掘着荷花之至美、至真、至善的君子品性。从一个教育家诲人不倦的职业视角,先生不辞辛劳地引导青年学生习君子之风、养浩然正气。从一个长者关爱的视角,先生慷慨捐资、扶困助学、立德树人,实践着君子“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人生信条。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从展品中我们看到了先生的所以、所由、所安,也进一步理解了“君子所乐”。

先生说,人与自然的和谐,像一道清泉在心灵流淌,呼唤着真善美的人生!大道至简,诚哉斯言!愿本馆能够引领校内师生乃至全社会修身厚德、崇真向善的自觉行动。走进这清香四溢的艺术世界,听语荷花,品味艺术,感悟人生……

(2015年4月)

2010 “美伴人生”——杨辛书法展:百余件作品无偿捐给北大

2010年12月7日,由北京大学主办的“美伴人生——杨辛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迟惠生,全国人大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汝信,中国文化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汤一介,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乐黛云、北大哲学系教授、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世英,中国雕塑学会会长钱绍武,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副秘书长赵为民主持。

“美伴人生--杨辛书法展“开幕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和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哲学系等人员的陪同下,先后来到美术馆参观书法展,并与杨先生合影。杨辛先生的书法展得到北京大学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逾百名师生代表出席了开幕式。杨辛先生在开幕式上宣布此次展出的百余件作品将全部无偿捐献给北京大学,把书画的艺术之美作为对母校的深情回报赠与北大师生。杨辛先生之子杨乐律师代表家属表达了对北大的亲切情感,表示支持父亲的捐赠。

杨辛先生是北京大学知名学者、美学家、书法家。他早年就读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师从徐悲鸿先生和董希文先生。新中国成立后,他调入北京大学,长期从事美学研究与教育工作,曾任中华美学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学校美学研究会副会长。杨辛先生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书法展:1998年在美国旧金山、休斯敦举办“杨辛书法艺术展”;2001年12月、2005年5月两次在法国巴黎举办“钱绍武—杨辛书画展”;2002年、2006年两次在北大举办“杨辛书法展”及“荷花艺术展(杨辛收藏)”。1999年、2000年自书《泰山颂》诗先后刻石于泰山南天门景区和天外村;2008年自书大幅《泰山颂》为人民大会堂收藏。2008年书李白诗《庐山谣》刻石于庐山天合谷。

杨辛教授(右)与好友原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院长钱绍武教授(中,雕刻家、画家、书法家),原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杨先让教授(左,版画家、书法家,华夏时报荣誉顾问)在开幕式上交谈甚欢。

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杨辛先生与泰山“结缘”,认为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泰山的壮美能启迪人生、激励人生。展品中的《泰山颂》就是杨辛先生在八十五岁之后对泰山精神的诠释。荷花是杨辛先生的潜心之爱,他认为荷花喻示高洁,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此次展出的一些咏荷诗词的书法作品,也都表明了杨辛先生的心迹。杨辛先生强调,“邓稼先、钱学森、王选、孟二冬等我国当代许多杰出人物对国家民族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他们身上体现的自强不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泰山精神与荷花精神的光辉体现。此次展出也正是为了表达对他们崇高品德的敬意。”

(转载自《北京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