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协会举办《徐冰·:文字炼金术》特展
【本报记者慕石报道】亚洲协会德克萨斯中心举办《徐冰:文字炼金术》(XU BING:WORD ALCHEMY)特展,包括50多件木刻版画、视频、绘画、装置等各种门类的重要作品,代表了享誉国际的中国艺术家徐冰近50年来的卓越艺术成就。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作品首次亮相美国,反映了艺术家对文字和语言作为艺术题材的持续探索。
徐冰1955年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两岁以后在北京长大。文革期间曾在北方山区农村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7年获硕士学位,1990年定居美国。2007年被特聘回国出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无院长),任期8年。现工作于纽约和北京,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华人艺术家之一。
徐冰以跨界的艺术实践和独特的创作手法而闻名世界,他的创作常常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解构和挑战,因其对艺术和社会的深刻洞察而备受尊重。他的第一部产生巨大影响的代表作是《天书》(Book from the Sky),历时四年集中全力创作出了4000个独具匠心的“伪汉字”(即改组偏旁,重新编成的伪造汉字)。去除了汉字传达信息的世俗功能,保留了汉文字独特的形式美感,并将这些伪汉字以木刻的形式印刷成作品《析世鉴-天书》。
徐冰的第一部产生巨大影响的代表作《析世鉴-天书》,用木板印刷方法精心制作成从字体到排版模仿宋代风格的书籍。
1987年在“中国现代美术展”上,这一震撼汉字文化传统的新观念,引起了国内外艺术界的瞩目,掀起了一场“徐冰现象”的巨大反响,至今仍是他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徐后来又创作了《地书》(Book from the Ground),用现代生活的符号、图标和标志,作为交流和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
徐冰的展出领域逐步向欧美和亚洲扩展,不断得到世界各地重要国际大展的邀请。徐冰在90年代的代表作是将拉丁文汉字化的“新英文书法”,将26个字母化为中文部首,把英文单词转换成汉字的外在形式。将英文(拼音文字)的字母组合变化成方块字(象形文字),从而使英文及传统书写方式发生了“革命”,也拓展了汉语象形文字的领域。在观众参与的场景,“新英文书法”(英文方块字)成功地跨越了东西文化之间的鸿沟,冲破了现代美术难以接近的樊篱,激活了任何人都可尝试现代美术创造的潜能,被赞誉为石破天惊的划时代文化创举。
后来徐冰钻研由汉字构成的书法风景画,如树木由很多“林”字组成,雨水由“雨”组成,有些场景则由词句组成。这种创作形式沿袭了中国诗书画一体的观念,突破艺术门类的边界,运用汉字作为艺术要素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徐冰扎根于本土文化,勇于向传统固有观念挑战,锐意探索,使其艺术不断升华至更高境界,在文化自省和东西文化融合中赢得了世界现代美术界的高度评价。徐冰获得了许多世界著名奖项,包括他1999年在美国荣获的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Award,俗称“世界天才奖”),是首位荣获该奖的华人。2003年在日本福冈荣获的亚洲文化奖,2004年在英国威尔士荣获世界艺术奖(Artes Mundi)。
受亚洲协会德克萨斯中心委托,徐冰在本次特展中首次推出一幅“新英文书法”作品(位于展厅一进门右侧的显要位置)。他把一首在德州耳熟能详的老歌《德克萨斯的心灵深处》歌词中的110个英文单词,书写成110个方块字。这种“英文方块字”的创造,不仅是一种极具视觉韵律美感的独特艺术形式,而且在字里行间闪烁着东西文化交融互鉴的思想火花。
《芥子园山水图卷》:徐冰将清朝《芥子园画谱》的技法图例,组合成一幅典型的中国山水画卷。
《背景故事:鹊华秋色图》,将元代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用投影方式表现出来.
徐冰曾应邀在世界各地百余个著名艺术场馆举办展览。本次休斯敦举办特展,对美南地区的艺术爱好者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观赏机会。
展期:2月22日至7月14日
地点:Asia Society Texas,1370 Southmore Blvd, Houston, TX 77004
开放时间:周三;周五至周日上午10点–下午5点
票价8美元;周四中午12点–晚上7点免费入场
详见官网:https://asiasociety.org/texas/plan-your-visit